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张颠在词典中的解释
zhāngdiān

张颠

拼音zhāng diān

注音ㄓㄤ ㄉㄧㄢ

繁体

基本解释

  • 相传 唐 著名草书家 张旭 醉后往往有颠狂之态,故人称 张颠 。 唐 李白 《草书歌行》:“ 张颠 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唐 张怀瓘 《书断·张旭》:“饮醉,輒草书,挥毫大呼,以头揾水墨中,天下呼为 张颠 。”《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 旭 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 张颠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行为举止不正常,神经过敏,做事乖张,不合常理。

详细解释

  • 张颠是由“张”和“颠”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张指的是人的举止、神情等行为表现,颠则表示不正常、不合理。张颠形容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异常,与常人不同,表现出神经过敏、做事乖张的特点。

使用场景

  • 张颠常用于形容某人的举止古怪、反常,行为不合理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个特定情境下的异常举止,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整体的行为乖张,与常人不同。

故事起源

  • 张颠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名叫张颠的人,他的举止非常奇怪,经常做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大笑、哭泣等。因此,人们就用“张颠”来形容行为举止异常的人。

成语结构

  • 主体词语为“张颠”,表示行为举止异常。这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其他修饰成分。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总是张颠不羁,让人难以理解。2. 她看到一只小猫就大笑个不停,真是张颠得很。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头上顶着一个颠倒的张字,表示他的行为举止不正常,与常人不同。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人行为举止的成语,如“举止失措”、“言行不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举止总是张颠,老师都不喜欢他。2. 初中生:这个人的行为举止真是张颠,大家都觉得他很奇怪。3. 高中生:她的言行举止总是张颠,让人无法理解她的想法。4. 大学生:大家都觉得他的举止很张颠,但他却觉得自己很正常。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张颠”这个成语。

拆字解意

张颠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