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假
拼音jiǎo jiǎ
注音ㄐㄧㄠˇ ㄐㄧㄚˇ
繁体
基本解释
作假;行诈。《南齐书·王奂传》:“﹝ 王奂 ﹞虚称‘ 兴祖 扇动山蛮,规生逆谋’……推理检迹,灼然矫假。”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人郑人入郕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而王臣不行,王师不出,则其矫假之罪已明而犹未也。”
基本含义
- 纠正虚伪、假意的行为。
详细解释
- 矫假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矫指纠正、改正,假指虚伪、假意。矫假的意思是纠正或改正虚伪、假意的行为,指人们应该真实、诚实地对待自己的言行。
使用场景
- 矫假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虚伪、假装的人。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言谈举止中故意掩饰真实想法,或是表面上做出善意行为时实际上心怀不良意图的情况。
故事起源
- 矫假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刘敬传》中。刘敬是汉朝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在任职期间,以诚实守信而闻名。一次,有人诬告刘敬收受贿赂,但事实上并没有发生。刘敬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向皇帝请求进行严格的调查。经过调查后,刘敬的清白得到了确认,他的名誉也得到了恢复。这个故事表达了人们应该真实、诚实对待自己言行的道理,从而形成了成语“矫假”。
成语结构
- 矫假是一个形容词+动词的结构,形容词“矫”修饰动词“假”,表示纠正虚伪、假意的行为。
例句
- 1. 他的言行总是矫假,让人很难相信他的真实意图。2. 不要矫假地掩饰自己的真实感受,坦诚面对自己的情绪。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矫假的“矫”字理解为“纠正”,将“假”字理解为“虚伪”,这样可以更容易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诚实、真实相关的成语,如“真心实意”、“真假难辨”等,进一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要矫假。2. 初中生:有些同学在班级里表现得很友好,但实际上是矫假的。3. 高中生:在面试时,应该展现真实的自我,而不是矫假装作别人。4. 大学生:一些政客常常在选举时矫假许多承诺,但实际上并不会兑现。5. 成年人:与朋友相处时,我们应该真实相待,而不是矫假迎合对方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