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品竹调弦在词典中的解释
pǐnzhúdiàoxián

品竹调弦

拼音pǐn zhú diào xián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pǐn zhú tiáo xián ㄆㄧㄣˇ ㄓㄨˊ ㄊㄧㄠˊ ㄒㄧㄢˊ

    品竹调弦(品竹調絃) 

    亦作“ 品竹调丝 ”。泛指吹弹管弦乐器。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四折:“往常我樽前歌宛转,席上舞蹁躚;生疎了品竹调絃,不承望侍欢宴。”《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玩江楼》:“吟诗作赋,琴棋书画,品竹调丝,无所不通。”《水浒传》第二十回:“那厮唤做 小张二 ……学得一身风流俊俏,更兼品竹调丝,无有不会。”

基本含义

  • 用心品味竹子的音调,调整琴弦。比喻做事认真细致,追求完美。

详细解释

  • 品竹调弦是一个描述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动方式的成语。其中,“品竹”指的是仔细品味竹子的音调,表达了人们对事物细致入微的品味。而“调弦”则是指调整琴弦,表示人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动和态度。因此,品竹调弦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非常注重细节,以追求完美为目标。

使用场景

  • 品竹调弦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工作、学习或艺术创作中的态度和行为。比如,当你想形容一个同事在工作中非常细心,总是追求完美,你可以说他“品竹调弦”。此外,这个成语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在生活中追求品味和完美的态度。

故事起源

  • 品竹调弦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在古代,人们对音乐非常讲究,尤其是对于弹奏乐器,如琴、箫等,更是要求精益求精。品竹调弦的意象就是在弹奏乐器之前,先仔细品味竹子的音调,然后再调整琴弦,以确保音乐的完美表达。这种追求完美的态度逐渐成为了一个形容人们行事作风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品竹调弦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品竹”和“调弦”都是动词短语,分别表示品味竹子和调整琴弦的动作。整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寓意深远。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总是品竹调弦,从不马虎。2. 这位画家对自己的作品要求很高,经常品竹调弦。3. 她是一个非常细腻的人,对生活中的细节总是品竹调弦。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品竹调弦”这个成语与音乐相关联,想象一个人在演奏乐器之前,仔细品味竹子的音调,并调整琴弦,以确保音乐的完美表达。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品竹调弦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和乐器演奏的历史。你还可以学习一些其他与追求完美和细致入微相关的成语,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教我们要像品竹调弦一样,做作业要认真细致。2. 初中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我每天都在品竹调弦,不断调整自己的技巧。3. 高中生:参加比赛前,我们团队成员都在品竹调弦,希望能够达到最好的表现。4. 大学生: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品竹调弦,以确保每一个观点都能够清晰表达。

拆字解意

品竹调弦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