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漉
拼音dī lù
注音ㄉㄧ ㄌ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象声词。水下流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二》:“ 丁 翻卷,得‘鳖人’。女大笑曰:‘事已谐矣!’滴漉授爵。 丁 不服。女曰:‘君是水族,宜作鳖饮。’”漉,一本作“ 沥 ”。
基本含义
- 形容水流充沛,不断流淌的样子。
详细解释
- 滴漉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滴指水滴,漉指水流。形容水流源源不断,连续不断地流淌。
使用场景
- 滴漉常用于形容水流充沛的场景,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连续不断地进行。比喻事物充满活力,不停地发展。
故事起源
- 滴漉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据说,西汉时期,有一位叫韩非的人,他非常聪明,善于观察。有一天,他看到一个水缸里的水源源不断地流淌,于是用"滴漉"来形容这种连续不断的水流。后来,滴漉就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事物的连续不断。
成语结构
- 滴漉是一个动词短语,由两个动词组成。
例句
- 1. 这个瀑布水流滴漉,声音非常壮观。2. 他的眼泪滴漉滴漉地流下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滴漉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水源源不断地滴下来,形成连续不断的水流的场景。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相关成语来扩展对滴漉的理解,如滴水不漏、滴水成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小鸟在树枝上唱歌,水从它的嘴巴里滴漉滴漉地流出来。2. 小学生:大雨过后,屋檐上的水滴漉漉地落下来。3. 初中生:她的眼泪滴漉滴漉地流下来,看起来非常伤心。4. 高中生:秋天来了,树叶从树上滴漉滴漉地落下来,落满了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