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脱北者在词典中的解释
tuōběizhě

脱北者

拼音tuō běi zhě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脱北者又称逃北者,指受苦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和生活环境,而从该国逃亡出来的人。以前曾称作归顺者。在华语地区也称为“北韩难民”或“朝鲜难民”。脱北者本来专指从北朝鲜亡命到南韩的人,现在泛指所有从北朝鲜逃出来的人。

详细解释



  • 在中国的脱北者

    在中国大约有11,000到30,000名脱北者:大多数在中国东北。中国并不认定他们为朝鲜族,对朝鲜族的人口统计也不将他们计入。部分未能去往韩国的在华脱北者与当地朝鲜族人通婚并在当地定居,融入当地;然而一旦被当局发现,他们仍会被遣返。部分人试图冲击韩国驻沈阳领事馆以逃往

    脱北者韩国,但近年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韩国驻沈阳领事馆的安保,因此脱北者也开辟新的进入韩国的途径:其中之一是去往蒙古边境,蒙古政府试图保持与南北朝鲜的关系但同情脱北者,然而这条路径需要穿越戈壁沙漠,因此选择的人数不多;还有人去往东南亚国家,例如泰国,在那里脱北者被官方认定为非法移民,并以此罪名在监狱中服刑之后被送往韩国,但实际上他们往往进入泰国边境之后就立即向警方自首;等等。

    在俄罗斯的脱北者

    韩国庆熙大学的一份研究表明:粗略估计有10,000名朝鲜人居住在俄罗斯远东地区。

    在韩国的脱北者

    1990年-2006年,从朝鲜逃亡到韩国的人数趋势图估计每年到达韩国的脱北者数量:

    1989年及以前 – 607人

    1990年 – 9人

    1991年 – 9人

    1992年 – 8人

    1993年 – 8人

    1994年 – 52人

    1995年 – 41人

    1996年 – 56人

    1997年 – 85人

    1998年 – 71人

    1999年 – 148人

    2000年 – 312人

    2001年 – 583人

    2002年 – 1,139人

    2003年 – 1,281人

    2004年 – 1,894人

    2005年 – 1,387人

    2006年 – 1,578人

    2007年 - 大约2,570人

    2008年 – 2,809人

    失败后的境遇

    据考证,脱北者脱北失败后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如送去集中营羁押受虐,甚至被判为“叛

    朝鲜国罪”而受到极刑,其在北韩家庭往往也受到牵连。因此联合国敦促中国政府停止遣返难民,给与他们难民身份。

基本含义

  • 指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通过非法途径逃离北朝鲜,并寻求在其他国家庇护的人。

详细解释

  • 脱北者是一个由“脱”、“北”和“者”三个字组成的成语,意思是逃离北朝鲜的人。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冒着巨大风险逃离北朝鲜并寻求自由的人们。脱北者的行为往往是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政治自由、人权保障等。他们经常选择通过非法途径,如跨越边境、借船逃离等方式逃离北朝鲜,并寻求在其他国家庇护。

使用场景

  • 脱北者这个词语通常用于描述那些逃离北朝鲜并寻求庇护的人。它可以用于新闻报道、学术研究、社会讨论等场景。在这些场景中,脱北者一词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描述北朝鲜国内的人权状况、国际难民问题等。

故事起源

  • 脱北者这个词语来源于朝鲜半岛的历史背景。北朝鲜自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以来一直实行着严格的封闭政策,限制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北朝鲜公民选择逃离自己的国家,成为脱北者。这个词语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广泛使用,用来描述那些逃离北朝鲜的人。

成语结构

  • 脱北者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的意义分别为“脱”、“北”、“者”。这个成语的结构简单明了,寓意清晰。

例句

  • 1. 他是一位脱北者,经历了艰苦的逃亡之旅。2. 这个国家为脱北者提供了庇护和帮助。3. 脱北者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

记忆技巧

  • 记忆脱北者这个词语可以通过以下技巧:1. 关联记忆:将“脱北者”与逃离北朝鲜的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形象。2. 创造联想:将“脱北者”与自由、冒险、追求幸福等概念进行联想,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想了解更多关于脱北者的信息,可以阅读相关的新闻报道、学术论文和书籍。还可以关注国际人权组织对脱北者问题的关注和研究。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脱北者是逃离北朝鲜的人,他们为了寻求自由而冒险。2. 初中生:脱北者经历了艰苦的逃亡之旅,他们希望能够在其他国家找到更好的生活条件。3. 高中生:脱北者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但他们为了追求自由和人权而坚持不懈。

拆字解意

脱北者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