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克责在词典中的解释

克责

拼音kè zé

注音ㄎㄜˋ ㄗ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责备。《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虽内用克责,而不知所定。”《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八年》:“帝闻之,大惊,手詔深自克责,命停册使。”《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元年》:“母厉声呵之曰:‘官事不治,若所为,岂大臣事耶!’ 拜珠 深自克责。”
    严格责备。 汉 王充 《论衡·感虚》:“人形长七尺,形中有五常,有癉热之病,深自剋责,犹不能愈,况以广大之天,自有水旱之变, 汤 用七尺之形,形中之诚,自责祷谢,安能得雨邪?”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其善政归之於下,有不善輒自剋责,庶民爱敬之。”

基本含义

  • 克责指能够承担责任并且能够克服困难,勇于担当的品质。

详细解释

  • 克责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克指克服、战胜,责指责任、义务。克责表示一个人能够承担责任并且能够克服困难,勇于担当的品质。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责任时应该勇敢地去克服,并且不逃避自己的责任。

使用场景

  • 克责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感和勇气。当一个人能够勇于承担责任并且能够克服困难时,可以说他具有克责的精神。这个成语常常用于领导鼓励下属,鼓励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并且鼓励他们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

故事起源

  • 关于克责这个成语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但是,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精神在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非常重要。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责任感和勇气,认为一个人应该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并且能够克服面临的困难。因此,克责的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受重视。

成语结构

  • 克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克”是动词,表示克服、战胜的意思;“责”是名词,表示责任、义务的意思。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克责,从不推卸责任。2. 她在困境中展现出了克责的精神,最终战胜了困难。3. 这个领导总是鼓励我们要有克责的品质,勇于承担责任。

记忆技巧

  • 记忆克责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克责的发音“kè zé”与“克服困难”这个意思进行联想,表示一个人能够克服困难并承担责任的品质。2. 可以将“克”字想象成一个人在困难面前奋力拼搏的形象,而“责”字则代表着责任感和义务。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克责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责任和勇气相关的成语,例如“勇往直前”、“任劳任怨”等。这些成语都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克责的精神。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勇敢克责,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克责,带领同学们一起努力学习。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我要有克责的精神,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4. 大学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克责,为同学们提供更好的服务。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要克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拆字解意

克责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