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旨
拼音xiá zhǐ
注音ㄒㄧㄚˊ ㄓ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深远的寓意。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山海经》古今语怪之祖……余尝疑 战国 好奇之士,本《穆天子传》之文与事,而侈大博极之,杂傅以《汲冢》、《纪年》之异闻,《周书》、《王会》之诡物,《离骚》、《天问》之遐旨,《南华》、《郑圃》之寓言,以成此书。”
基本含义
- 远离原旨,离题,不切题目。
详细解释
- 遐旨源自《论语·述而》:“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中的“好德”意为追求美德,而“好色”则指追求美色。这句话中的“追求美色”与原旨“追求美德”相去甚远,因此,遐旨一词便用来形容离题、不切题目。
使用场景
- 遐旨一词常用于文言文或正式场合,用来批评或指责别人离题或不切题目。在日常生活中,也可用来形容某人的言行与原本议题无关。
故事起源
- 遐旨一词的故事起源于孔子的《论语》中的一句话。孔子在这句话中表达了对某些人只关注外表而忽略内在美德的批评。
成语结构
- 遐旨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遐”和“旨”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回答完全遐旨,与问题无关。2. 这篇文章内容丰富,但有些地方有些遐旨。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遐旨”拆分为“遐”和“旨”,其中,“遐”可以联想到“远离”,而“旨”可以联想到“目标”。通过联想,可以记忆遐旨的基本含义为“远离原旨”。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离题相关的成语,如“题外话”、“岔题”等,可以加深对离题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问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但有个同学却回答说他最喜欢吃冰淇淋,完全遐旨了!2. 初中生: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有同学提出了一个与主题无关的问题,有点遐旨。3. 高中生:在班会上,同学们讨论了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但有人突然开始讲起了最新的电影,完全遐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