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染习在词典中的解释
rǎn

染习

拼音rǎn xí

注音ㄖㄢˇ ㄒ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习染。 唐 刘知几 《史通·自叙》:“自小观书,喜谈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习。”《宋史·宋琪传》:“﹝上谓侍臣曰:﹞‘凡近河,水味皆甘,岂非餘润所及乎?’ 琪 等对曰:‘实由地脉潜通而然,亦犹人之善恶,以染习而成也。’”
    (2).薰染而成的风气。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一》:“我 宋 盛时,首以文章著者 杨亿 、 刘筠 ,学者宗之,号 杨 刘 体。然其承袭晚 唐 、 五代 之染习,以雕鐫偶儷为工,又号曰西崑体。”

基本含义

  • 指被不好的习惯或坏事所影响,使人受其连累。

详细解释

  • 染习是由“染”和“习”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染,指染上、沾上;习,指习惯、习性。染习意为染上不好的习惯或受到坏事的连累。

使用场景

  • 染习多用于形容人受到不好的影响,沾上坏习惯或受到不良行为的连累。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不良环境中长期生活,导致他也变得不良。

故事起源

  • 关于染习的故事,有一则出自《战国策·齐策四·田忌赛马》的故事。故事中,田忌和齐王比赛赛马,田忌的马实力较弱,于是他采取了“稳中求胜”的策略,用快马慢马混搭的方式比赛。最终,田忌赢得了比赛,但他的马却被齐王的马染上了坏习惯,变得不听话。这个故事就是染习这个成语的典故。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染”和“习”。

例句

  • 1. 他和那些坏朋友交往太多,渐渐地也染上了一些不好的习惯。2. 她曾经是一个很守纪律的人,但因为染习,现在变得越来越懒散了。

记忆技巧

  • 将“染习”分解为“染”和“习”,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帮助记忆。例如,可以想象一个人的习惯像是一种颜色,如果沾上了不好的颜色,就变成了染习。

延伸学习

  • 了解成语的故事起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意义。学习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沾染”、“受累”等,可以加深对染习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不想和那个坏孩子一起玩,怕自己染习。初中生:父母常常告诫我要远离不良朋友,免得染习。高中生:在大学的新环境中,要警惕不好的习惯,避免染习。

拆字解意

染习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