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箕赋在词典中的解释

箕赋

拼音jī fù

注音ㄐㄧ ㄈ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箕敛。《淮南子·氾论训》:“头会箕赋,输於少府。” 高诱 注:“箕赋,似箕然敛民财,多取意也。”

基本含义

  • 箕赋是指古代乞讨的行为,也用来比喻乞求或乞讨。

详细解释

  • 箕是古代的一种盛粮食的器具,赋指乞讨。箕赋原本是指古代贫困人家用箕盛粮食来乞讨的行为,后来也用来比喻乞求或乞讨。

使用场景

  • 箕赋常用于描述某人乞讨或乞求的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不努力工作,只依靠他人施舍生活的状态。

故事起源

  • 箕赋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相传,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一位叫箕子的乞丐,他常常用箕盛粮食来乞讨。箕子乞讨时态度恳切,但并不滥乞,所以他得到了很多人的施舍。他的乞讨行为被人们所称赞,于是箕赋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

成语结构

  • 主语+箕赋

例句

  • 1. 他整天无所事事,过着箕赋的生活。2. 她不愿意向别人借钱,宁可过箕赋的生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箕赋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手持箕盛粮食,他满怀诚意地乞求着别人的帮助,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箕赋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箕赋相关的成语,如箪食壶浆、乞丐变官等。这些成语都与乞讨或乞求有关,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加深对箕赋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家很穷,经常过着箕赋的生活。2. 初中生:他不愿意向别人借钱,宁可用箕赋的方式解决问题。3. 高中生:他在外地打工,为了生活只能过着箕赋的日子。

拆字解意

箕赋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