忿恻
拼音fèn cè
注音ㄈㄣˋ ㄘ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忿怒伤心。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镜听》:“两妇在厨下炊饭餉耕,其热正苦……母入厨唤大妇曰:‘大男中式矣!汝可凉凉去。’次妇忿惻,泣且炊。”
基本含义
- 极度愤怒和悲痛。
详细解释
- 忿恻指内心极度愤怒和悲痛的情绪。这种情绪通常由于受到不公正的对待、遭受到伤害或失去亲人等引起。这个成语强调了愤怒和悲痛的深度和强烈程度。
使用场景
- 忿恻通常用于描述个人或群体面对不公正、伤害或悲剧时的情绪反应。它可以用来描述个人内心深处的愤怒和悲痛,也可以用来形容社会上普遍的愤怒和悲痛。
故事起源
- 《论语·子罕篇》中有一句话:“君子忿恻以言而不辩,忿恻以辩而不言。”这句话中的“忿恻”描述了君子内心的愤怒和悲痛,同时也强调了君子应该以理性和智慧来应对这种情绪。
成语结构
- 忿恻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表示愤怒和悲痛的情绪。
例句
- 1. 当听到自己亲人去世的消息时,他内心忿恻,无法接受这个事实。2. 面对不公正的对待,她忿恻难平,决定为自己争取公正。3. 这个社会上有太多的不公正,让人忿恻之余也感到无奈。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忿恻”联想为“愤怒的波浪”,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站在愤怒的波浪之中,感受到内心的愤怒和悲痛。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忿恻相关的成语,如“忿忿不平”、“忿然作色”等。这些成语都与愤怒和悲痛的情绪有关,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忿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的朋友被欺负时,我感到忿恻,决定帮助他。2. 初中生:听到地震的消息,我感到忿恻,希望能为灾区做点贡献。3. 高中生:面对社会不公,我感到忿恻,决定将来从事公益事业,为弱势群体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