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怒
拼音míng nù
注音ㄇㄧㄥˊ ㄋ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高声鸣叫。 宋 范成大 《秦楼月》词:“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鵓鳩鸣怒,緑杨风急。”
基本含义
- 形容声音如雷霆般响亮,愤怒到极点。
详细解释
- 鸣怒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鸣指的是发出响亮的声音,怒表示愤怒、生气。这个成语形容声音震耳欲聋,愤怒到了极点,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愤怒程度非常高,情绪激动。
使用场景
- 鸣怒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人在遭受极大委屈或受到严重冒犯时的愤怒反应。比如,当一个人被无理对待或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他可能会鸣怒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故事起源
- 鸣怒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位叫曹操的三国时期的名将,他非常威严,声音洪亮,能够震耳欲聋。一次,有人在曹操面前说了一些不敬的话,曹操听后非常生气,他的声音如雷霆般响亮,愤怒地回击了那个人。从此以后,人们用“鸣怒”来形容声音响亮且愤怒的情绪。
成语结构
- 主语 + 鸣怒
例句
- 1. 他听到了那个冒犯他的人的话后,鸣怒地回击了对方。2. 老师听到学生们的恶作剧后,鸣怒地批评了他们一顿。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愤怒到了极点,他的声音像雷霆般响亮,鸣动整个天空。
延伸学习
- 1. 可以学习其他表达愤怒的成语,如怒火冲天、大发雷霆等。2. 学习相关的成语,如鸣金收兵、鸣锣开道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听到同学们说我坏话时,我鸣怒地告诉他们不要这样欺负我。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的考试作弊行为鸣怒地批评了我们。3. 高中生:当我看到那些不公正的事情发生时,我鸣怒地站出来维护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