赈饥
拼音zhèn jī
注音ㄓㄣˋ ㄐㄧ
繁体
基本解释
见“ 賑饥 ”。
亦作“ 賑飢 ”。救济饥民。 明 归有光 《寄王太守书》:“今春量拨賑饥之穀,召募饥民,或可即工。”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四:“而于弭盗賑飢,尤为切要。”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学校二》:“既而 淮 上水灾,流离接踵,又开賑饥之例。” 清 郑世元 《官赈谣》:“黄鬚大吏骏马肥,朱旗前导来賑飢。”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然自声势稍增而革命之念起,革命之念起而剿兵救民賑飢济困之事兴。”
基本含义
- 赈济饥民,帮助饥饿的人。
详细解释
- 赈饥是指帮助饥饿的人,提供食物和救济。这个成语强调了人道主义的精神,表达了对困境中人们的关怀和援助。
使用场景
- 赈饥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于饥饿和困苦的同情和援助。可以用来形容慈善机构、志愿者和善心人士的行为,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于贫困地区的帮助和支持。
故事起源
- 赈饥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他常常游历各地,目睹了许多贫困和饥饿的情况。他深感人间疾苦,于是写下了一首名为《赈饥行》的诗歌,呼吁人们关注饥饿的人们,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这首诗歌流传下来,后来人们将其中的“赈饥”两个字作为一个成语使用。
成语结构
- 赈饥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赈”是动词,表示帮助、救济;“饥”是名词,表示饥饿。
例句
- 1. 他经常参加慈善活动,赈饥济困。2. 这个慈善机构致力于赈饥救灾。3. 在这个贫困地区,需要更多的人来赈饥帮助那些饥饿的人们。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赈饥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饥饿的地方,正在向人们提供食物和帮助,以赈济他们的饥饿。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赈饥救灾活动,了解现代慈善机构的工作,以及如何参与到赈饥救济行动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要长大后加入慈善机构,赈饥济困。2. 初中生:我们应该关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帮助他们赈饥。3. 高中生:政府应该加大赈饥救灾的力度,减少贫困地区的饥饿问题。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赈饥救灾,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