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伏轼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ì

伏轼

拼音fú shì

注音ㄈㄨˊ ㄕ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伏式 ”。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庄子·渔父》:“ 孔子 伏軾而嘆曰:‘甚矣, 由 之难化也!’”后多用以指乘车。《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 齐 秦 之交,伏式结軼西驰者,未有一人言善 齐 者也。” 晋 卢谌 《览古》诗:“奉辞驰出境,伏軾逕入关。”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九:“伏軾説人主,谈笑称上客。”

基本含义

  • 伏轼是一个古代典故中的成语,指的是臣子或学生谦逊恭敬地侍奉君主或师长。

详细解释

  • 伏轼由两个字组成,其中“伏”意为俯首顺从,屈服;“轼”意为车辕上的横木。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臣子或学生像车辕上的横木一样,谦逊恭敬地侍奉君主或师长,表达了对上级的尊重和服从。

使用场景

  • 伏轼常用于形容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侍奉,或者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顺从。也可用于形容任何人对上级的恭敬和服从的场合。

故事起源

  • 伏轼的故事源于《左传》中的《僖公二十四年》。故事讲述了鲁国大夫子贡在接受到鲁国君主的赏赐时,表现出非常谦逊的态度,俯首顺从地接受了君主的恩赏。这个故事成为了伏轼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对老师非常尊敬,总是伏轼恭敬地听从老师的教导。2. 作为一个好学生,他明白伏轼敬师的重要性。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伏轼”与“俯首顺从”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成一个人低头俯首,恭敬地侍奉上级的样子,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深入学习《左传》中的故事,了解更多关于伏轼的背景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伏轼一样尊敬老师,认真听课。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向老师伏轼,带领同学们做好各项工作。3. 高中生:老师对我们用心教学,我们要用伏轼的态度对待学习。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我要伏轼恭敬地对待导师的指导和教诲。

拆字解意

伏轼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