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诘轧在词典中的解释
jiézhá

诘轧

拼音jié zhá

注音ㄐㄧㄝ ˊ ㄓㄚ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屈曲纠结貌。 清 王夫之 《南岳赋》:“其巖岫则詰轧绸繆,鈹挺弓彄,始乎纤屈,终乎广裒。”

基本含义

  • 指严厉地质问、批评或指责他人的言辞。

详细解释

  • 诘轧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诘指严厉质问,轧指批评或指责。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对他人的言行进行严厉质问和批评的情景。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严肃的讨论、辩论或批评,用以表达对他人言行的不满和质疑。可以用于社交场合、学术讨论、政治辩论等。

故事起源

  • 诘轧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孔子时代。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非常注重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据传,孔子曾经在讲学时遇到了一个学生的父亲,他对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示不满,并且对孔子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批评。孔子在听到这个父亲的批评后,没有回避也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讨论,质问了这个父亲的观点。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并将孔子的质问行为形象地概括为“诘轧”。

成语结构

  • 诘轧是一个动宾短语,其中“诘”是动词,表示严厉质问;“轧”是动词,表示批评或指责。

例句

  • 1. 在会议上,他对公司的决策进行了诘轧,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和建议。2. 这位教授对学生的论文进行了诘轧,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3. 他经常对政府的政策进行诘轧,为民众发声。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诘轧”这个成语与严肃的讨论场景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一场辩论中严厉质问对方的情景。同时,可以注意到“诘轧”两个字的发音相似,有助于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哲学思想,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他对待批评的态度。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质问”、“批评”等,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的作业进行了诘轧,指出了我的错误。2. 初中生:我在辩论赛中对对方的观点进行了诘轧,证明了我的观点的正确性。3. 高中生: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诘轧,帮助我提高了写作水平。4. 大学生:在学术讨论中,我对同学的观点进行了诘轧,促进了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拆字解意

诘轧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