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大义在词典中的解释

大义

拼音dà yì

注音ㄉㄚˋ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名)大道理。
    [构成]
    偏正式:大(义
    [例句]
    讲大义。(作宾语)
    [同音]
    大意

英文翻译

  • 1.(大道理) principle of right and wrong; cardinal principles of righteousness; righteous cause

详细解释

  • ◎ 大义 dàyì
    (1) [righteous cause;cardinal principles of righteousness]∶代表正义的道理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深明大义
    (2) [Women's marriage]∶夫妇之义,谓婚姻
    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gist]∶文章、论著或理论的精要之处
    (1).正道;大道理。《易·家人》:“《彖》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旧唐书·李晟传》:“ 晟 亦同劳苦,每以大义奋激士心,卒无叛离者。”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你不该因私情而忘大义,你不该阻止她回家去看她那患病的母亲。”
    (2).夫妇之义,谓婚姻。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二:“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直説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崔茂伯》:“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
    (3).要义;要旨。《东观汉记·班固传》:“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莽 天凤 中,乃之 长安 ,受《尚书》,略通大义。” 唐 韩愈 《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

基本含义

  • 指追求正义、公正的行为和精神。

详细解释

  • 大义指的是追求正义、公正的行为和精神,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它强调个人在面对利益冲突时,能够坚守正义、公正,不被私利所动,以大局为重。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和选择时,能够坚守原则、追求正义。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于正义、公正的追求和崇尚。

故事起源

  • 大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论语·公冶长》中。公冶长是孔子的学生之一,他问孔子什么是大义,孔子回答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巧言令色虽然能够产生一时的效果,但真正的仁义是不可取代的。

成语结构

  • 大义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属于形容词短语。

例句

  • 1. 他义无反顾地站出来维护正义,真是个有大义的人。2. 在面对诱惑和利益的时候,我们应该坚守大义,不被私利所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大”字的形状相似来记忆,大字代表着高大、宽广,而大义则是对于正义、公正的追求和坚守。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大公无私”、“忠诚义气”等,以丰富对于大义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做一个有大义的人,帮助别人解决问题。2. 初中生:在学校里,我们应该坚守大义,不参与欺负同学的行为。3. 高中生:大义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精神追求,它能够塑造我们的品格。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有大义,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5. 成年人:大义是指在面对利益冲突时,能够坚守原则、追求正义的行为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