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州起义
拼音luán zhōu qǐ yì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拼音:luán zhōu qǐ yì
简介
滦州起义
20世纪初,清政府对外出卖主权,对内搜刮人民。劳动人民不甘压榨,多次举兵反抗。1901到1910年间,自发的反清人民斗争达近千次,卷入战斗的群众近千万人 (据上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辛亥革命》)。滦州的东邻昌黎县乡民曾聚众捣毁盐局,北邻迁安民众曾痛打知县,西邻丰润组成了华北救命军。后期的义和团运动以扫清灭洋为宗旨,其中大师兄张洪一直在滦州北部坚持反政府斗争,蒋庄蒋卫平先生与宋教仁、吴禄贞、蓝天蔚等1907年在奉天 (今沈阳)建立中国同盟会辽宁支部,被称为“东方圣人”、“关东大侠”,吴、蓝二人都是后来策动滦州起义的核心人物。
八国联军由天津东下时,滦州属必经之地。军所到之处,且扶植痞棍,横行霸道,“民教相仇,酿成巨案”。 滦境内的统治者,只顾维持其摇摇欲坠的统治,无暇顾及百姓生存。天灾频生无人过问,仅自光绪九年(1883年)以后滦境东南频河地区竟有480余村被水湮没。沧桑改易,民无栖止,境内饥荒,富庶气象荡然无存。其它地区更显荒沙汗漫,春苦风而夏苦雨,十年九不收 (据民国《滦旱志》)。
基本含义
- 指在滦州地区发生的一次起义,也用来形容人民群众为了反抗压迫而奋起抵抗的行动。
详细解释
- 滦州起义是指发生在明朝末年的一次起义。当时,滦州地区遭受到了军阀混战和民不聊生的困扰,人民生活极为艰难。起义的领导者发动了人民,组织起义军,推翻了当地的统治者,解放了滦州地区。
使用场景
- 滦州起义常用来形容人民群众为了反抗压迫而奋起抵抗的行动。可以用于描述社会运动、抗议活动等。
故事起源
- 滦州起义的故事起源于明朝末年的历史事件。在明朝末年,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的情况下,滦州地区的人民不堪忍受,决定起义反抗。他们组织起义军,推翻了当地的统治者,最终解放了滦州地区。
成语结构
- 滦州起义是由地名“滦州”和动词“起义”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在压迫下,人民终于进行了一次滦州起义,为自己争取了权益。2. 这次抗议活动就像是一次现代的滦州起义,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反抗不公。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滦州起义”与明朝末年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想象人民群众为了反抗压迫而奋起抵抗的场景来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深入学习明朝末年的历史,了解滦州起义的背景和影响。同时,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起义和抗争活动,了解人民群众为了权益而奋斗的精神。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滦州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初中生:我们要学习滦州起义的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高中生:滦州起义是人民群众反抗压迫的典范,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