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落可便在词典中的解释
luòbiàn

落可便

拼音luò kě biàn

注音ㄌㄨㄛˋ ㄎㄜˇ ㄅㄧ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落可的 ”。亦作“ 落可也 ”。 元 代口语。戏曲中多用于语句中间或句首,为衬字或话搭头,不表具体意义。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一折:“我待向那万丈洪波落可便一跳身,转回头别是个乾坤。”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一折:“掛起这秋风布帆,是看那碧云两岸,落可便轻舟已过万重山。” 元 李文蔚 《燕青博鱼》楔子:“则我这白毡帽半抢风,则我这破搭膊落可的权遮雨。” 明 张凤翼 《红拂记·扶馀换主》:“英雄猛将世上无敌,端的一个个贯甲披袍落可也的气势,耀武扬威、攂鼓筛锣,呐喊摇旗。” 清 洪昇 《长生殿·哭像》:“恶噷噷单施逞着他统军元帅威能大,眼睁睁只逼拶的俺失势官家气不长,落可便手脚慌张。”

基本含义

  • 指言谈举止得体、得当,不失礼仪,符合规矩。

详细解释

  • 落,指言行举止;可,指得当、得体;便,指合适、适宜。整个成语表示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得体,符合礼仪规范,不会出现失礼或不适当的情况。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得体、举止文明,也可以表示对他人的赞赏和称赞。

故事起源

  • 《汉书·王莽传》中有一则故事:王莽在位时,有个叫张敞的官员,他是个非常严谨守规矩的人,言行举止都非常恰当。有一次,王莽问他:“你的言行为什么都这么得体?”张敞回答说:“我只是按照礼仪规范去做,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偏差。”王莽听后赞叹不已,说:“你的言行就像一副画,一举一动都是得体的,真是‘落可便’啊!”从此,这个成语就流传下来。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三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词序。

例句

  • 1. 他的言谈举止总是落落大方,真是个落可便的人。2. 这位老师讲课非常得体,一举一动都落可便。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落可便”与“言谈举止得体、符合规矩”进行联想,形成记忆的关联。

延伸学习

  • 可以深入学习中国的礼仪文化,了解更多关于言谈举止的规范和礼仪。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那个老师,她的课堂上总是落落大方,很容易理解。2. 初中生:他的言谈举止很得体,是个落可便的人,我很喜欢和他交流。3. 高中生:在社交场合,我们应该注意言谈举止,做到落可便,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拆字解意

落可便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