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蟠根在词典中的解释
pángēn

蟠根

拼音pán gēn

注音ㄆㄢˊ ㄍㄣ

繁体

基本解释

  • (1).谓根脚盘曲深固。 唐 杜甫 《白盐山》诗:“卓立羣峰外,蟠根积水边。”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峡》诗之一:“山古蟠根厚,水远知源盛。”
    (2).指盘曲的根。 宋 叶适 《<石庵藏书目>序》:“时菴傍有石,冒土而奋,如蟠根丛萌,欲发而尚鬱者。” 清 唐孙华 《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蟠根百尺穿地肺,直干十丈遮天光。”

基本含义

  • 指树木的根系盘旋纠结,比喻事物纠缠复杂,难以解决。

详细解释

  • 蟠根成语源于《庄子·逍遥游》:“蟠根错节,不盈尺而蔽昆仑。”形容树木的根系盘旋纠结,错综复杂,即使不到一尺的高度也能遮蔽昆仑山,意味着事物纠缠复杂,难以解决。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问题、事物、关系等错综复杂,难以解决或理清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成语蟠根的故事起源于庄子的《逍遥游》。庄子在逍遥游中描述了一个仙境,他说:“蟠根错节,不盈尺而蔽昆仑。”这句话描绘了一棵树的根系盘旋纠结,非常复杂,即使不到一尺的高度也能遮蔽昆仑山。后来,人们用蟠根来比喻事物纠缠复杂,难以解决。

成语结构

  • 主要由“蟠”和“根”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这个问题涉及的利益关系非常复杂,简直像一棵蟠根,难以解开。2. 这场纠纷已经蟠根成习,难以化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蟠根。可以想象一棵树的根系盘旋纠结,错综复杂,难以解开,这就是蟠根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学习成语蟠根的同时,可以了解其他与纠缠、复杂相关的成语,如“千丝万缕”、“纠缠不清”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家的葡萄藤长得很好,藤蔓蔓延,像一棵蟠根一样纠结。2. 初中生:这个数学题太难了,题目都蟠根成习了,我怎么也解不开。3. 高中生:这个社会问题非常复杂,涉及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像一棵蟠根一样难以解决。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各个环节都纠缠复杂,像一棵蟠根一样难以处理。

拆字解意

蟠根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