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两济
拼音gōng sī liǎng jì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gōng sī liǎng jì ㄍㄨㄙ ㄙㄧ ㄌㄧㄤˇ ㄐㄧˋ
公私两济(公私兩濟)
谓公家与私人都有好处。《晋书·阮种传》:“詔曰……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亦作“ 公私两利 ”。《文献通考·征榷四》:“惟有於耍闹坊场之地,听民醖造,纳税之后,从便酤卖,实为公私两利。”《新华月报》1951年第5期:“全国工商业者必须在公私两利政策之下,自觉地严格遵守各级人民政府的法令,爱护国家财产,消灭旧社会假公济私、损人利己的恶劣作风。”
基本含义
- 既顾及公共利益,又照顾私人利益。
详细解释
- 公私两济是指在处理事务时,既要考虑到公共利益,也要照顾私人利益,不能偏废其中之一。这个成语强调了在平衡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上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时能够兼顾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能力。也可以用来指导管理者在决策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利益。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孟子·滕文公上》。故事中,孟子告诉滕文公一个寓言故事,说有一个国王想要建造一座大堤来解决洪水问题,但是他需要用到公众的劳力,于是国王向百姓征收过高的税收,以便筹集资金。百姓因为过高的税收而生活困难,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生计去修建堤坝。孟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滕文公,国家的利益应该与人民的利益相结合,不能只顾及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成语结构
- 公私两济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其中公私表示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两济表示兼顾两者。
例句
- 1. 作为一名领导,他能够公私两济,既照顾到员工的福利,也关注公司的利益。2. 在制定政策时,政府应该公私两济,既要保障人民的权益,也要促进社会的发展。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公私两济的四个字拆分开来记忆,公私表示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两济表示兼顾两者。同时,可以尝试用实际的例子来帮助记忆,例如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公私利益冲突的场景。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公私两济相关的成语,例如公而忘私、公正廉洁等,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关系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公私两济,既要好好学习,也要多给爸爸妈妈帮忙。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公私两济,既要关心同学的学习情况,也要维护班级的纪律。3. 高中生:考试前,我要公私两济,既要复习功课,也要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4. 大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我要公私两济,既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也要关注就业前景和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