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不溜
拼音huī bù liū
注音ㄏㄨㄟ ㄅㄨˋ ㄌㄧㄨ
繁体
基本解释
方言。形容灰色。多含贬意。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四:“ 刘德山 媳妇代他挑了一个灰不溜的白骟马。”
基本含义
- 形容物体颜色暗淡,没有光泽。
详细解释
- 灰不溜这个成语中的“灰”是指颜色暗淡无光泽的灰色,而“不溜”则表示没有光泽、没有亮度。所以,灰不溜形容的是物体表面没有光泽、颜色暗淡无光泽的状态。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物体颜色暗淡、没有光泽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面色或精神状态不好,没有活力。
故事起源
-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有一段描写贾母生病的情节:“贾母微微睁目,见贾琏,贾琏便问好。贾母头上戴着一顶绫纱小帽,显得苍老,面色灰不溜秋的,双目无光,嘴唇紧闭。”这段描述中的“灰不溜秋”形象地描绘了贾母面色暗淡无光泽的状态,后来被人们引用并形成了成语“灰不溜”。
成语结构
- 形容词+不+动词+形容词
例句
- 1. 这块石头灰不溜的,没有一点亮度。2. 他今天看起来灰不溜的,可能是身体不舒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该成语与《红楼梦》中贾母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贾母面色暗淡无光泽的样子,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颜色相关的成语,例如“红红火火”、“青黄不接”等,扩大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块石头灰不溜的,像一块没有光泽的石头。2. 初中生:今天他看起来灰不溜的,可能是因为没有好好休息。3. 高中生:这幅画的颜色灰不溜的,缺乏生气。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灰不溜”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