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躐
拼音chǐ liè
注音ㄔㄧˇ ㄌㄧㄝ ˋ
繁体
基本解释
犹齿列。并列。《 程大昌 《演繁露·注疏》引 晋 崔豹 《古今注》》:“ 毛公 尝为 康成 乡州太守,故 康成 不敢与之齿躐,而以笺为言。”
基本含义
- 指年纪很大,牙齿都脱落了。
详细解释
- 齿躐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年纪很大,牙齿都脱落了。它通常用来比喻人的年纪很大,已经到了年迈的阶段。
使用场景
- 齿躐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但可以用来形容老人年纪很大,牙齿都掉光了。可以在描述老人的文章、演讲或者谈论老年生活的场合中使用。
故事起源
- 《史记·魏公子列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魏公子与孔子相遇,孔子问魏公子的年龄,魏公子回答说:“齿躐了。”意思是他已经年纪很大,牙齿都脱落了。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引用,成为了一个用来形容老人年纪很大的成语。
成语结构
- 齿躐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齿”意为牙齿,“躐”意为脱落。两个字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年纪很大,牙齿都脱落了。
例句
- 1. 他已经六十多岁了,真是齿躐了。2. 爷爷年纪很大了,牙齿都脱落了,可以说是齿躐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齿躐”与老人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年纪很大的人,牙齿都掉光了,这样就能够很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年龄相关的成语,如“花甲之年”、“白发苍苍”等,以扩大词汇量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奶奶已经齿躐了,但是她还是很健康。2. 初中生:我们的班主任已经齿躐了,但是她依然精力充沛。3. 高中生:老师的讲解经验非常丰富,可以说是齿躐了。4. 大学生:爷爷虽然年纪很大了,但他的思维依然敏捷,可以说是齿躐的智慧。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齿躐”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