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订
拼音jiào dìng
注音ㄐㄧㄠˋ ㄉㄧㄥˋ
繁体
基本解释
[释义]
(动)对照可靠的材料改正书籍文件中的错误。
[构成]
并列式:校+订
[例句]
校订文字。(作谓语)
[同义]
校正、订正
近义词
订正、校对、校正、校阅、改正、勘误、校勘
英文翻译
1.check against the authoritative text; blue-pencil; revision
详细解释
◎ 校订 jiàodìng
[check against the authoritative text] 对照正确的资料修改另一份资料中的错误
校勘订正。 清 王应奎 《柳南随笔》卷一:“近予见 宋 板《大戴礼》,乃 秦景暘 閲本,口字并非方空圈。 景暘 讳 四麟 ,係前代邑中藏书家,校订颇精审可据。”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孔编修广森<大戴礼记补注>序》:“近时 戴东原 编修、 卢绍弓 学士,相继校订,蹊逕渐闢。” 巴金 《一颗红心--悼念曹葆华同志》:“他基本上恢复了视力以后,又拿起十年前已经全部译完的《普列汉诺夫哲学通信第五集》译稿对照原文重新校订。”
基本含义
- 指校正、修订文稿或书籍,使其更加准确、完善。
详细解释
- 校订是指对文稿或书籍进行校正、修订的过程。通过校订,可以发现并纠正其中的错误、不准确之处,使文稿或书籍更加准确、完善。
使用场景
- 校订常见于出版社、编辑部、研究机构等需要校正文稿或书籍的场所。同时,校订也可以用于个人写作中,帮助自己修订和改进文章。
故事起源
- 校订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写作和出版过程。在古代,纸张和印刷技术相对落后,出版的书籍常常存在错字、错漏之处。为了提高书籍的质量,人们开始进行校正、修订,逐渐形成了校订这一概念。
成语结构
- 校订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校”字表示校正、修订;“订”字表示订正、定稿。
例句
- 1. 编辑经过多次校订,最终完成了这本百科全书。2. 他花了很多时间校订自己的论文,确保没有任何错误。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校订”这个词与“修改文章”、“纠正错误”等概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同时,可以尝试将这个词语用于自己的写作中,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校对”、“修订”、“校正”等,以扩展对这一领域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帮我校订了作文,改正了很多错误。2. 初中生:我喜欢校订自己的文章,可以提高写作水平。3. 高中生:为了保证论文的质量,我反复进行校订。4. 大学生:在写毕业论文之前,一定要进行仔细的校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