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烽柝在词典中的解释
fēngtuò

烽柝

拼音fēng tuò

注音ㄈㄥ ㄊ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烽火和打更梆子。谓发生战争。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虽復兼能共治,未遣渡河之兽,烽柝是警,实扰移关之民。”

基本含义

  • 指战火烧到城市门楼上,形容战争来临,危及到安全的状态。

详细解释

  • 烽柝是古代城市中用来放置烽火的高台,用于传递战争信号。烽柝成语比喻战争的火焰烧到城市门楼上,形容战事严重,危及到安全。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战争爆发或危机临近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出现紧急、危险的局势。

故事起源

  • 烽柝一词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四》:“烽柝之火,可见于外。”相传战国时期,齐国的敌人燕国曾经攻打齐国,战火烧到了齐国的城市门楼上,形势紧急。后来,人们便用“烽柝”来比喻战争的危机来临。

成语结构

  • 烽柝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名词“烽柝”和动词“之”构成。

例句

  • 1. 战争的烽柝已经燃起,我们必须做好准备。2. 经济危机已经来临,企业家们感到烽柝已近。3. 这场疫情让整个社会陷入了烽柝之中。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城市门楼上燃起的烽火,火焰熊熊,形势危急,这样可以帮助记住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战争史和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深入理解烽柝成语的含义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战争的烽柝已经燃起,我们要珍惜和平。2. 初中生:经济危机就像是一座烽柝,我们应该积极应对。3. 高中生:社会问题的累积往往能成为战争的烽柝,我们应该及时解决。

拆字解意

烽柝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