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枋
拼音xiào fāng
注音ㄒㄧㄠˋ ㄈㄤ
繁体
基本解释
犹笑柄。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十一:“《经典释文》是何等古书,乃有此九‘兄’之称,竟同屠沽家酒肉簿,都人传为笑枋。”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脸上常带着笑容,形容心情愉快,乐于助人。
详细解释
- 笑枋的“枋”是指门楣,古代房屋的门楣上常雕刻有各种形象。笑枋意为门楣上雕刻的是一个笑脸,形容人常带着笑容,心情愉快。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总是带着笑容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方或氛围的欢乐和温馨。
故事起源
- 据传,笑枋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中。故事中,庄子讲述了一个人在山上遇到一个老人,老人脸上始终带着笑容。这个老人告诉他,他是一棵树转生的,因为他在世时总是乐观、宽容、乐于助人,所以转生后还是保持着笑容。从此,人们用“笑枋”来形容一个人乐观、宽容、乐于助人。
成语结构
- 名词+名词
例句
- 1. 他是个笑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总是带着笑容面对。2. 这个家庭充满了笑枋,每个人都乐观开朗,相处愉快。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笑脸的门楣”,笑脸代表开朗和愉快,门楣代表人的脸,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乐观、开朗相关的成语来扩展词汇量,如“笑逐颜开”、“笑口常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和笑枋一样的人一起玩,他们总是很开心。2. 初中生:老师是个笑枋,她总是鼓励我们,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快乐。3. 高中生:我希望将来成为一个笑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乐观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