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故子
拼音de gù zǐ
注音ㄉㄜ ㄍㄨˋ ㄗ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借故,故意。《西游记》第四九回:“ 八戒 正行,忽然打个躘踵,得故子把 行者 往前一摜,扑的跌了一跤。”
基本含义
- 指得到已故亲人的后代或继承人。
详细解释
- 成语“得故子”是由“得”、“故”、“子”三个字组成。其中,“得”表示获得、得到的意思;“故”表示已故、去世的意思;“子”表示后代、儿子的意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得到已故亲人的后代或继承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们在生活中获得已故亲人的后代,如得到已故父母的孩子,或者得到已故兄弟姐妹的孩子。也可以用来形容得到已故亲人的遗产或财产。
故事起源
- 成语“得故子”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太史公自序》。据说,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太史公的学者,他非常痛苦地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他非常伤心,难以释怀。后来,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告诉他:“你不必太过悲伤,因为你将来会得到一位与你儿子相似的后代。”太史公听后感到非常意外和惊喜,因为他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从此以后,他开始期待着得到已故儿子的后代,继续他的血脉。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主语是“得”,谓语是“故子”。
例句
- 1. 最近,他得故子了,非常高兴。2. 他一直希望能够得故子,继续家族的血脉。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成语“得故子”。可以想象自己得到了已故亲人的后代,感受到了家庭的延续和血脉的传承。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得子如得一宝”、“得陇望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将来能够得故子,继续我的家族。2. 初中生:他得故子后,家庭变得更加幸福。3. 高中生:她得故子后,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血脉的延续。4. 大学生:得故子是一种幸福的感觉,也是家庭传承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