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归
拼音yè guī
注音ㄧㄜˋ ㄍㄨㄟ
繁体
基本解释
告假归里。《史记·春申君列传》:“ 李园 求事 春申君 为舍人,已而謁归,故失期。”《后汉书·刘隆传》:“及壮,学於 长安 , 更始 拜为骑都尉。謁归,迎妻子置 洛阳 。” 李贤 注:“謁,请也,谓请假归也。”《新唐书·苗晋卿传》:“尝入计,謁归 壶关 。”
基本含义
- 恭敬地回到原来的地方
详细解释
- 谒,指恭敬地参拜;归,指回到原来的地方。谒归形容一个人恭敬地回到原来的地方,表示对原地的尊重和敬意。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离开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到原来的地方并表达对原地的尊重和敬意的情景。例如,用于形容一个人在外地求学或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到家乡并向长辈、师长恭敬问候。
故事起源
- 谒归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在古代,人们在离开一个重要场所一段时间后,再次回到这个地方,会以恭敬的姿态参拜并表达对这个地方的敬意。这个传统的表达方式逐渐演变为成语“谒归”。
成语结构
- 谒归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谒作为动词,归作为宾语。
例句
- 1. 他在国外留学了几年,如今谒归故里,受到了家乡亲友的热烈欢迎。2. 领导出差回来后,大家都谒归迎接,表示对他的尊重和欢迎。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离开了家乡一段时间,然后恭敬地回到原来的地方,向家乡的长辈、师长问候,表达对家乡的尊重和敬意。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与“谒归”相关的其他成语,如“谒见”、“归心似箭”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放假回家后,我谒归爷爷奶奶家,给他们拜年。2. 初中生:参加完夏令营后,我谒归学校,向老师们表示感谢。3. 高中生:高考结束后,我谒归家乡,向亲友们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