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籙
拼音zhǔ lù
注音
繁体主籙
基本解释
1.道教职称之一,主掌符箓图籍。 唐 谷神子 《博异记·阴隐客》:“修行七十万日,然后得至诸天或 玉京 、 蓬莱 、 崑閬 、 姑射 。然方得仙官职位,主籙、主符、主印、主衣、飞行自在。”
2.指掌管符箓图籍的人。《云笈七籤》卷十六:“ 太一 执符,帝君品命,主籙勒籍,司命定筭。”
基本含义
- 主持祭祀的人。
详细解释
- 主籙是指主持祭祀的人,通常是指古代官员或贵族中的祭祀官。他们负责主持祭祀仪式,祈求神灵保佑国家和人民,以及祭祀祖先。
使用场景
- 主籙这个词语通常用于描述古代官员或贵族中负责祭祀仪式的人。在现代汉语中,主籙也可以用来形容负责组织、主持重要活动或仪式的人。
故事起源
- 主籙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礼制。在古代,祭祀是非常重要的仪式,需要由专门负责的人来主持。主籙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大宗伯》中,用来指称负责祭祀的官员。
成语结构
- 主籙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古代的主籙在祭祀仪式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2. 这位主籙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庆典活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主籙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个负责祭祀仪式的人站在主持台上,手持祭祀用的器具,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古代中国的礼制和祭祀仪式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化传统。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祭祀相关的成语,例如“祭酒”、“祭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古代,主籙是负责祭祀的人。2. 初中生:这位主籙组织了一场盛大的祭祀仪式。3. 高中生:主籙在古代的地位非常重要,他们负责祭祀祖先和祈求神灵保佑国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