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赃
拼音zé zāng
注音ㄗㄜˊ ㄗㄤ
繁体
基本解释
索取赃物。 清 查继佐 《国寿录·范景文传》:“后 演 ( 蒋演 )与 魏藻德 、 方岳贡 、 邱瑜 俱被刑辱,拷掠无算,责赃,唯 蒋 ( 蒋德璟 )以先出都幸免。”
基本含义
- 指责别人有罪,追究其责任。
详细解释
- 责赃是指对他人的过错或罪行进行指责,追究其责任。这个成语强调对罪责的追究,表达了对不法行为的不容忍和对正义的追求。
使用场景
- 责赃常用于描述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指责,也可以用来形容对不负责任行为的批评。可以用于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如报告会、法庭辩论、家庭讨论等。
故事起源
- 责赃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中。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僖公在位时,他的宰相管仲因为犯罪被追究责任。管仲在被问责之前,主动承认了错误,并表示愿意承担责任。这个故事成为责赃成语的起源,也强调了责任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 责赃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责”和“赃”。
例句
- 1. 他因为贪污受到了责赃。2. 领导对工作失职的员工进行了严厉的责赃。3. 我们要依法追究犯罪分子的责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被指责时,他的脸上写满了“责赃”两个字,表示他被追究责任。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责赃相关的成语,如“责无旁贷”、“赃官污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责赃了我迟到的同学。2. 初中生:我们班主任责赃了作弊的同学。3. 高中生:学校对违规行为进行了责赃处理。4. 大学生:社会对腐败行为追究责赃。5. 成年人:公司对违法行为进行了责赃。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责赃”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