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责
拼音yǎ zé
注音ㄧㄚˇ ㄗ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1).深深责备。《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太子遂生忿怒,雅责 须达 大臣:‘卿今应谋社稷,拟与外国相连。构扇君臣,离间父子,亡家丧国,应亦缘卿!’”
(2).谓隐含责备之义。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八:“ 唐 咸通 中,举子 侯泳 有声采,亦士流也,而闕於恭慎。 豆卢琢 罢相守僕射,乘间诣僧院,放僕乘他适,而於僧宇独坐,皤然一叟也。 泳 自外入门,殊不顾揖,傲岸据榻……归去后,自咎悚惕,贡一长牋首过。赖先曾有卷及门,揆路通入, 泳 乃自陈乖疎,公亦逊谢,恕其不相识也。留而命酒,凡劝十盂,乃小惩也。仍云:‘虽不奉讶,然凡事更宜在意。’ 侯生 仍惭灼无以自容。先是, 豆卢 家昆弟饮清酒而已, 侯生 盛饌而饮,此日每饮一杯,迴首摘席经咀之,几不济,所谓雅责也。”
基本含义
- 指文雅而有责任感的品质。
详细解释
- 雅责是由“雅”和“责”两个字组成。雅指文雅、高雅的品质,责指责任、义务。雅责的意思是指一个人既有文雅的风度,又有承担责任的意识和行动。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在言行举止中要有高尚的品格和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
使用场景
- 雅责常用于赞美一个人有修养、有道德、有责任感的场合。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既注重细节,又能够尽职尽责。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处理得体,对待工作认真负责。
故事起源
- 雅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礼记·中庸》一书中。这本书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讲述了人的修养和道德理念。雅责在这本书中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具备高尚品德和责任感的品质。
成语结构
- 雅责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雅责,从不敷衍了事。2. 她的言谈举止都很雅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雅责”与文雅和责任这两个词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优雅的服装,同时又肩负着责任,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雅责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文雅”、“承担责任”等。也可以学习与品德修养和道德理念相关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我们班的班长,他总是很有雅责,帮助大家解决问题。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有雅责,努力学习,为将来做好准备。3. 高中生: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应该有雅责,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做贡献。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有雅责,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