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凛慄在词典中的解释
lǐn

凛慄

拼音lǐn lì

注音

繁体凛慄

基本解释

  • 1.严寒;冷得发抖。 唐 杜甫 《北征》诗:“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慄。”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儘衣笥中所藏,躡毡鞾,犹凛慄不自持。”
    2.亦作“ 凛栗 ”。恐惧;惊恐。 宋 叶适 《朝议大夫王公墓志铭》:“民事瘟神谨,巫为阴廡复屋,塑刻诡异,使祭者凛慄,疾愈众。” 茅盾 《动摇》十二:“ 方太太 分明看见那臃肿痴肥的身体悬空在一缕游丝上,凛栗地无效地在挣扎。”
    3.引申为冷峻而令人敬畏。 清 方文 《宋遗民咏·王鼎翁炎午》:“创为生祭文,辞义何凛慄。”

基本含义

  • 形容因寒冷、恐惧或惊慌而感到身体发抖,心神不宁。

详细解释

  • 凛慄是由“凛”和“慄”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凛指严寒、寒冷,慄指发抖、战栗。凛慄形容人因寒冷、恐惧或惊慌而感到身体发抖,心神不宁。

使用场景

  • 凛慄常用于形容人在面临恐惧、极度寒冷或突发事件时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在文学作品中,凛慄也常用于描绘紧张、恐怖的氛围。

故事起源

  • 凛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故事讲述了吴起在齐国出使时,齐国国君因吴起的才智而感到威胁,于是派人将吴起囚禁在一个极端寒冷的地方。吴起在严寒中身体发抖,但仍然保持着坚定的意志。这个故事形象地描述了吴起在极端环境下的坚毅和冷静。

成语结构

  • 凛慄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在严寒的冬天,他的身体因为寒冷而凛慄。2. 看到那个恐怖的画面,我不禁凛慄起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凛慄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极冷的地方,寒风刺骨,身体不由自主地发抖,这样就能够联想到凛慄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凛慄相关的成语,如“战栗”、“惊恐”等,以扩展对于恐惧、寒冷等情感的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寒冷的冬天,我站在风中凛慄。2. 初中生:听到突然的爆炸声,我感到一阵凛慄。3. 高中生:看到那个恐怖的场景,我不由得凛慄起来。4. 大学生及以上:面对未知的挑战,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凛慄之感。

拆字解意

凛慄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