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老师在词典中的解释
lǎoshī

老师

拼音lǎo shī

注音ㄌㄠˇ ㄕ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名)教师。泛指在政治思想、业务知识等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构成]
    附加式
    [例句]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主语)

近义词

  • 教师、教员、先生、师长、教练、教授

反义词

  • 学生

英文翻译

  • 1.teacher; schoolmaster

详细解释

  • ◎ 老师 lǎoshī
    (1) [teacher]
    (2) 今为教师的尊称
    (3) 古为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
    (4) 明清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
    (5) 对僧侣的尊称
    (1).年老辈尊的传授学术的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田駢 之属皆已死, 齐襄王 时而 荀卿 最为老师。” 唐 韩愈 《施先生墓铭》:“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弔。” 宋 欧阳修 《问进士策》:“自 秦 之焚书,六经尽矣,至 汉 而出,皆其残脱颠倒,或传之老师昏耄之説,或取之冢墓屋壁之间。” 王闿运 《今皇上七年以疆域为纪》:“名孚实副,许为老师。”
    (2).泛称传授文化、技艺的人。《新五代史·杂传十七·崔棁》:“其乐工舞郎,多教坊伶人、百工商贾、州县避役之人,又无老师良工教习。” 金 元好问 《示侄孙伯安》诗:“ 伯安 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説字惊老师。”
    (3).今为对教师的尊称。 叶圣陶 《春联儿》:“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 刘心武 《班主任》:“ 张老师 被她拉到了外屋,几个小姑娘都站起来叫‘ 张老师 ’。”
    (4). 明 清 两代,生员、举子称座主和学官为“老师”。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至 分宜 当国,而諛者称老翁,其厚之甚者称夫子。此后门生称座主俱曰老师。” 清 黄宗羲 《广师说》:“自科举之学兴,而师道亡矣。今老师门生之名徧于天下,岂无师哉!”《儒林外史》第十七回:“这学里老师是朝廷制下的,专管秀才,你就中了状元,这老师也要认的。”
    (5).对僧侣的尊称。 唐 王建 《寻李山人不遇》诗:“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峯问老师。” 唐 姚合 《赠卢沙弥小师》诗:“年小未受戒,会解如老师。”《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那 普静 老师跏趺在禪床上敲木鱼,口中念经。”
    (6).指军队出征日久而疲惫。《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老师费财,亦无益也。”《晋书·江统传》:“方今 关中 之祸,暴兵二载,征戍之劳,老师十万。” 清 魏源 《圣武纪》卷九:“语及 额勒登保 、 德楞泰 屡次奏捷,则皆为将信将疑之词,意存忌妬,以揜己老师 南山 、纵贼 陇 西之失。”

基本含义

  • 指没有名声的老师或没有名师指导的学生。

详细解释

  • 师出无名是指没有名声的老师或没有名师指导的学生。在古代,师徒关系非常重要,师傅的声誉和知识传承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师出无名意味着没有得到名师的指导,学习的效果可能不如预期。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没有得到好老师指导的学生,或者形容没有名声的老师。也可以用于讽刺某人自称为老师,但实际上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故事起源

  • 师出无名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李斯列传》中。当时,李斯向秦始皇推荐人才,其中一个人自称为老师,但实际上没有什么名声和才华。李斯用“师出无名”来形容这个人没有真正的能力和知识。

成语结构

  • 师出无名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师出”和“无名”两个成语组成。

例句

  • 1. 他虽然自称是一位老师,但实际上师出无名。2. 这位学生没有得到好老师的指导,算是师出无名吧。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师出无名这个成语与没有名声的老师或没有得到好老师指导的学生联系起来。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学生没有得到好老师的情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师傅和学生相关的成语,如“授业解惑”、“徒弟不如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能有一位好老师,不要师出无名。2. 初中生:我不想师出无名,所以要努力学习,争取进入好的学校。3. 高中生:老师的指导对于我们的高考备考非常重要,不能师出无名。4. 大学生:在选择导师时,要注意避免师出无名的情况,选择有实力和经验的老师。

拆字解意

老师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