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毛鸡胆
拼音fèng máo jī dǎn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fèng máo jī dǎn ㄈㄥˋ ㄇㄠˊ ㄐㄧ ㄉㄢˇ
凤毛鸡胆(鳳毛雞膽)
凤的羽毛,鸡的胆子。比喻外表英武而实际怯弱。《三国演义》第三二回:“羊质虎皮功不就,凤毛鸡胆事难成。”
基本含义
- 形容人胆小怕事,缺乏勇气。
详细解释
- 凤毛鸡胆是指凤毛虎皮的鸡,外表威武,但内心胆小。这个成语形容人表面看似威武有力,实际上却胆小怕事,缺乏勇气。
使用场景
- 凤毛鸡胆常用于形容胆小怕事、缺乏勇气的人。可以用于讽刺或批评某人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退缩不前。
故事起源
- 凤毛鸡胆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鸡毛掸子》。故事中,有一只鸡毛掸子自诩为鸡皮掸子,威风凛凛,但实际上却胆小怕事,一点风吹草动就吓得发抖。这个故事通过夸大的手法来讽刺那些嘴上说得很大,实际上胆小怕事的人。
成语结构
- 凤毛鸡胆的结构为“形容词 + 名词 + 名词”。
例句
- 1. 他平时说得很大,但实际上是个凤毛鸡胆的人。2. 面对困难,他总是凤毛鸡胆,没有一点勇气。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凤毛鸡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只鸡毛掸子外表威武凌人,但内心却胆小怕事,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勇气和胆小相关的成语,例如“龙骧虎步”、“胆大包天”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不敢一个人去上厕所,真是凤毛鸡胆。初中生:他虽然长得很威武,但内心却是凤毛鸡胆。高中生:面对挑战,他总是凤毛鸡胆,缺乏勇气去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