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黄饼
拼音sōng huáng bǐng
注音ㄙㄨㄙ ㄏㄨㄤˊ ㄅㄧㄥˇ
繁体
基本解释
亦称“ 松花饼 ”。以松花粉和蜜做的饼。 宋 林洪 《山家清供·松黄饼》:“﹝ 陈介 ﹞以松黄饼供酒……春末,取松花黄和炼熟蜜匀,作如古龙涎饼状,不惟香味清甘,亦能壮颜益志。”《金瓶梅词话》第三九回:“ 李铭 、 吴惠 两箇拿着两箇盒子,跪下揭开,都是顶皮饼、松花饼、白糖、万寿糕、玫瑰搽穰捲儿。”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容貌憔悴,形容面色黄瘦。
详细解释
- 松黄饼是由松脆的饼干和黄瘦的面皮组成的,因此用来形容人的容貌憔悴,面色黄瘦。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疾病、饥饿、劳累等原因而容貌憔悴,形容人的面色黄瘦。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容貌憔悴,面色黄瘦的情况,可以用于文学作品、口语交流等场景。
故事起源
- 松黄饼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饥荒时期,人们因为食物匮乏而饥饿,导致面色黄瘦。松黄饼成为了那个时期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松黄饼属于形容词+名词的结构,形容词“松黄”修饰名词“饼”。
例句
- 1. 他瘦得像个松黄饼,看起来真是可怜。2. 经过长时间的劳累工作,他的面色变得松黄饼一样。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松黄饼”与憔悴的面容和黄瘦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鲜明的形象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形容人容貌的成语,如“面黄肌瘦”、“形容憔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生病后变得松黄饼一样,真可怜。2. 初中生:她每天都加班到很晚,看起来像个松黄饼。3. 高中生:经过长时间的备考,他的面色变得松黄饼一样,真是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