锲覈
拼音qiè xié
注音
繁体鍥覈
基本解释
严峻苛刻。《明史·黄道周传》:“上急催科,则下急贿赂;上乐鍥覈,则下乐巉险。”
基本含义
-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详细解释
- 锲,刻也;覈,削也。锲覈比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断努力。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能够坚持不懈,毫不动摇地努力下去。
故事起源
- 《战国策·齐策一》记载了这个成语的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名叫张仪的大臣,他年轻时曾在齐国宰相的门下学习。有一天,张仪在宰相家里看到一块石头,上面刻着“锲而不舍”四个字。张仪问宰相这是什么意思,宰相告诉他这是一种做事情的精神,意味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张仪深受启发,从此以后,他一直秉持着这种精神,不断努力,最终成为了齐国的重要官员。
成语结构
- 锲覈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锲和覈都是动词。
例句
- 1. 他在学习上锲覈不舍,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2. 这个项目需要锲覈精神,不能半途而废。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锲覈”与“刻削”联想起来,刻削是一种持续而有力的动作,就如同锲覈的意义一样,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相关的成语,如“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小草一样锲覈不舍地成长。2. 初中生:只有锲覈不舍地学习,才能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面对困难,我们要锲覈不舍地追求梦想。4. 大学生:锲覈不舍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