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令节在词典中的解释
lìngjié

令节

拼音lìng jié

注音ㄌㄧㄥˋ ㄐ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令节 lìngjié
    (1) [happy festival time;festival]∶佳节,如元旦、春节等。也指最佳时节
    八月中秋,正是赏月令节
    (2) [noble moral principle]∶高风亮节

详细解释

  • (1).美好的节操。 三国 魏 曹植 《武帝诔》:“既以约终,令节不衰。”
    (2).犹佳节。《艺文类聚》卷四引 晋 傅充 妻 辛氏 《元正》诗:“元正啟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觴,小大同悦熙。” 清 方苞 《台拱冈墓碣》:“每当弟与兄忌日生辰,及春秋伏腊令节,吾母先期意色惨沮,背人掩涕,过旬犹不能平。” 李大钊 《“五一”MayDay运动史》四:“ 欧洲 旧俗,五月一日本来是一个令节。是日,士女都出游野外,摘取鲜花,欢欣鼓舞。”

基本含义

  • 指君主下令的节日。也用来形容君主的诏令。

详细解释

  • 令节是由“令”和“节”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令”指的是君主的诏令,即国家的法令和命令;“节”指的是节日,即规定的特定日期。令节的含义是君主下达的特定日期的诏令,也可以指君主的诏令。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君主下达的诏令或者特定日期的法令。

使用场景

  • 令节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古代君主下达的诏令。可以用来形容重要的节日,也可以用来形容君主的命令和法令。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较低,多用于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化的描述中。

故事起源

  • 令节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君主会下达特定日期的诏令,以规定国家的重要节日或者特殊活动。这些诏令被称为“令节”,成为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后来,人们将这个词语作为成语使用,来形容君主的诏令或者特定日期的法令。

成语结构

  • 令节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令”和“节”。其中,“令”的意思是君主的诏令,也可以指命令或者法令;“节”的意思是规定的特定日期,也可以指节日。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君主下达的特定日期的诏令。

例句

  • 1. 君主在每年的令节上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法令。2. 这个节日是根据君主的令节来规定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令节”与“君主的诏令和特定日期”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君主下达诏令的场景,同时规定了一个特定日期来执行这个诏令。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古代中国的君主制度和法令制度,了解更多关于令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令节这一天,我们要举行庆祝活动。2. 初中生:令节是君主发布重要法令的日子。3. 高中生:我们要在令节期间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4. 大学生:令节是君主的诏令和法令的重要体现。

拆字解意

令节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