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封豨在词典中的解释
fēng

封豨

拼音fēng xī

注音ㄈㄥ ㄒㄧ

繁体

基本解释

  • (1).亦作“ 封狶 ”。即封豕。《楚辞·天问》:“封狶是射。”《淮南子·本经训》:“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高诱 注:“封豨,大豕; 楚 人谓豕为豨也。”参见“ 封豕 ”。
    (2).古星宿名。即奎宿。《汉书·天文志》:“奎曰封豨,为沟瀆。”参见“ 封豕 ”。

基本含义

  • 指封建时代的贵族子弟自负、傲慢,不肯接受教诲,自以为是。

详细解释

  • 封豨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封”意为封建贵族的封号,表示高贵的身份;“豨”是指野猪,象征野性和骄傲。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贵族子弟不肯接受教育和改正错误的态度,自以为是的傲慢心态。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自以为是、傲慢不逊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它来批评那些不肯虚心学习、自负自大的人。

故事起源

  • 封豨的故事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事件。据说,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豨的贵族子弟,他自负聪明才智,不肯接受他人的教导。一天,豨骑着马穿过一片田地,不料马一不小心踩坏了农民的庄稼。农民上前指出马的错误,希望豨能道个歉。然而,豨却一脸不屑地说:“我是贵族子弟,怎么可能犯错呢?”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容自负、傲慢的人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封豨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封”是动词,表示给予封号;“豨”是宾语,表示贵族子弟自负的态度。

例句

  • 1. 他从小家境优越,一直封豨,不肯接受任何人的指导。2. 这个学生成绩优异,但因为封豨的性格,很难与同学合作。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封豨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自负、傲慢的贵族子弟,头戴封号的冠冕,骑着一头野猪在田地上狂奔,不顾一切地践踏庄稼。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可以深入学习战国时期的历史,了解更多关于贵族子弟和社会等级制度的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封豨成语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封豨,不肯听老师的话。2. 初中生:这个同学成绩很好,但他的封豨态度让人很不喜欢。3. 高中生:封豨的人往往无法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这对个人成长是很不利的。4. 大学生:大学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摒弃封豨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

拆字解意

封豨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