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厮下在词典中的解释
xià

厮下

拼音sī xià

注音ㄙㄧ ㄒㄧ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地位低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出自廝下,不愿名器,少苦执鞭,恒患不得快饮酒。”

基本含义

  • 相互争斗、互相争吵

详细解释

  • 厮下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们互相争斗、争吵的情景。厮下常常指的是争斗的双方都处于相对低下的地位,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优势或高地位。

使用场景

  • 厮下常用于描述人们之间的争斗或争吵,尤其是在双方地位相对平等,没有明显优势的情况下。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争斗激烈、声势浩大的场面,也可以用来形容双方互相攻击、互相辱骂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两个国家争夺一个城市的故事。在争夺的过程中,双方都展现出了顽强的斗争精神,最终没有分出胜负。这个故事中的争斗场面被形容为“厮下”,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由动词“厮”和副词“下”组成。

例句

  • 1. 他们两个人在厮下了好几个小时,最后还是没能解决问题。2. 这场辩论会上,两位候选人厮下得非常激烈,场面十分火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在低下的地方争斗,彼此互相攻击,形成了“厮下”的场景。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厮杀”、“厮守”等,来进一步丰富对于争斗、争吵的描述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两个同学在操场上厮下了,老师很生气。2. 初中生:这两个队伍在比赛中厮下得非常激烈,场面很壮观。3. 高中生:这两个政治家在辩论会上厮下得非常激烈,观众都被吸引住了。

拆字解意

厮下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