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洞箫在词典中的解释
dòngxiāo

洞箫

拼音dòng xiāo

注音ㄉㄨㄙˋ ㄒㄧㄠ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名)箫,因不封底而得名。
    [构成]
    偏正式:洞(箫

详细解释

  • ◎ 洞箫 dòngxiāo
    [a vertical bamboo flute] 箫,因不用蜡蜜封底而得名
    (1).管乐器。简称箫。古代的箫以竹管编排而成,称为排箫。排箫以蜡蜜封底,无封底者称洞箫。后称单管直吹、正面五孔、背面一孔者为洞箫。发音清幽凄婉。《汉书·元帝纪赞》:“ 元帝 多材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簫。”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簫之无底者。” 元 仇远 《宿集庆寺》诗:“听彻洞簫清不寐,月明正照古松枝。”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 林 ,你还爱我吗,像从前那样?’她忽然问,声音像春夜吹的洞箫,阴云遮了眼睛,像是要落雨了。”
    (2). 汉 王褒 《洞箫赋》的简称。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 子渊 《洞簫》,穷变於声貌。” 唐 李德裕 《雨中自秘书省访王三侍御以诗赠之》:“ 王褒 軼材晚始入,宫女已能传《洞簫》。” 清 钱谦益 《赠徐存永陈开仲过访见赠》诗之一:“空传父老摩铜狄,无復宫人记《洞簫》。”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在吹奏洞箫时,需要将气息吹入其中,形成悠扬的音乐。引申为人言辞高妙、音韵悦耳。

详细解释

  • 洞箫是一种古老的乐器,由竹子制成,有洞口供吹奏。成语“洞箫”比喻言辞高妙、音韵悦耳,形容文辞华丽、动听动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文辞华丽、音韵悦耳的诗文、演讲或辞章等。也可用于形容口才出众、口齿清晰的人。

故事起源

  • 关于“洞箫”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这个成语的使用可能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有关,洞箫作为一种乐器,代表了高雅音乐的象征。

成语结构

  • 洞箫属于形容词短语,没有明显的结构。

例句

  • 1. 他的演讲如洞箫般动听,赢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2. 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如洞箫般悦耳动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洞箫的形状和声音与华丽、动听的文辞联系起来,用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1.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洞箫乐器,探索其历史和演奏方法。2. 学习其他形容文辞华丽、音韵悦耳的成语,如“铿锵有力”、“声情并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的讲课声音就像洞箫一样悦耳动听。初中生:这首诗的词句优美动听,仿佛洞箫声一般。高中生:他的辩论辞章华丽动听,像洞箫一样打动了观众。大学生:这篇文章的文笔高妙,洞箫般的音韵让人陶醉其中。

拆字解意

洞箫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