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矩
拼音shùn jǔ
注音ㄕㄨㄣˋ ㄕㄨㄣˋ ㄕㄨ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谓顺应自然法则。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体资易简,应天顺矩。”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行合乎规矩、合乎正道。
详细解释
- 顺矩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的言行或行为符合规矩、合乎正道。它强调个人遵守社会公德、道德规范,不做违背道德伦理的事情。
使用场景
- 顺矩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规范、遵守社会公德。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言行得体、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故事起源
- 顺矩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左传·襄公四年》:“顺矩者,乘车之用也。乘车之用者,所以为顺矩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顺矩指乘车时要遵守规矩,车辕的位置要与车轮保持平行,以保证行车的顺利。后来逐渐引申为人的言行要合乎规矩、符合道德。
成语结构
- 顺矩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他为人正直,行事顺矩,备受尊敬。2. 这个学生学习勤奋,遵守纪律,一直是老师眼中的顺矩学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乘坐车辆时,坐得端正、仪态庄重,符合乘车的规矩,从而联想到顺矩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道德、规矩相关的成语,例如“守法”、“守纪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的同学都很顺矩,上课时不讲话,不乱动。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规矩,保持课堂的秩序。3. 高中生:在社会中,我们要做一个顺矩的公民,遵守法律,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