齑黍
拼音jī shǔ
注音ㄐㄧ ㄕ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碎黍子。《明史·夏原吉传》:“ 原吉 取齏黍以进,曰:‘愿殿下食此,知民艰。’”
基本含义
- 形容饥饿的样子。
详细解释
- 齑黍是古代一种粗糙的食物,用来比喻饥饿的状况。成语“齑黍”形容一个人饥饿到只能吃粗糙的食物,也可以形容一个人生活贫困,艰苦度日。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人们的生活困境,特别是在贫困、饥饿的情况下。
故事起源
- 成语“齑黍”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古代人民常常用粗糙的齑黍充饥,而齑黍又是一种不易咀嚼的食物。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在生活困境中艰难度日的情景。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在战乱年代,人们只能吃齑黍过日子。2. 他的家境非常贫困,每天都过着齑黍般的生活。
记忆技巧
- 将“齑黍”分开来记忆,可以将“齑”想象成“鸡”,而“黍”可以想象成“黄豆”。鸡和黄豆都是粗糙的食物,用来比喻饥饿的样子。
延伸学习
- 了解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了解齑黍的制作方法和历史背景,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饿得像只鸡一样,只能吃齑黍。2. 初中生:那个贫困的地区的人们过着齑黍般的生活。3. 高中生:战争使得许多人饥饿,他们只能靠齑黍维持生活。4. 大学生:面对经济困境,我们要像齑黍一样坚韧,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