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圄
拼音dūn yǔ
注音ㄉㄨㄣ ㄧㄩˇ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传说中的野兽,似虎而小。一说仙人名。《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真人,则动溶于至虚,而游于灭亡之野,骑蜚廉而从敦圄,驰於方外,休乎宇内。” 高诱 注:“敦圄,似虎而小;一曰仙人名也。”
基本含义
- 指对待犯人严加看管,严密监禁。
详细解释
- 敦圄是由“敦”和“圄”两个字组成的,敦指严肃、严厉,圄指监狱。敦圄的基本含义是指对待犯人严加看管,严密监禁,使其无法逃脱。
使用场景
- 敦圄多用于形容对罪犯、囚犯实施严厉的看管与监禁,也可用于比喻严格限制某人的自由。
故事起源
- 敦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据传,古代中国的监狱通常是地下牢狱,犯人被关押在深不见天的黑暗之中,严加看管,无法逃脱。敦圄一词由此而来,成为形容严密监禁的成语。
成语结构
- 敦圄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因犯罪被判敦圄十年。2. 这个囚犯被敦圄了五年,始终没有逃脱的机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敦圄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被关进了一个严密的牢房,无法逃脱,形象地表示敦圄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监狱制度,以及现代社会对犯罪分子的惩罚和监禁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小偷被警察抓住后,被敦圄了很久。2. 初中生:这个杀人犯被判敦圄二十年,终身不得出狱。3. 高中生:在古代,犯人被关进敦圄,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