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謟
拼音bù tāo
注音ㄅㄨˋ ㄊㄠ
繁体
基本解释
(1).不疑。《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天道不謟,不贰其命。” 杜预 注:“謟,疑也。” 杨伯峻 注:“盖言天命不可疑。”《逸周书·酆谋》:“帝命不謟,应时作谋。”
(2).不谄媚。《易·繫辞下》:“君子上交不謟,下交不瀆。” 明 方孝孺 《希董堂记》:“ 茅侯 为人敦大和雅,不亢不謟。”
基本含义
- 不谦虚,不谦逊
详细解释
- 不謟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不”表示否定,第二个字“謟”是指对他人过分谦虚、谦逊。不謟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不谦虚,不谦逊,自视甚高,不肯低头。
使用场景
- 不謟通常用来形容那些自负自大,不愿谦虚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批评那些过于自信,不愿意接受他人意见的人。
故事起源
- 不謟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魏公子列传》中。故事讲述了魏国有一位公子,他自视甚高,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忠告和建议。有一次,魏国的国君想要招募一位贤士,于是他派人去找公子列,希望他能够提供一些建议。公子列却对国君说:“我不謟,不谦虚。”这就是不謟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不謟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从不謟。2. 这个人太不謟了,完全不把别人的意见放在眼里。
记忆技巧
- 可以用“不谦虚”这个词来记忆不謟的含义。不謟就是指一个人不谦虚,不愿意低头。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其他与不謟相关的成语,如“不逊于人”、“目中无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得了一百分,可是他却不謟,还说自己应该得到更高的分数。2. 初中生:他在班级里的成绩一直都很好,但是他从来不謟,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3. 高中生: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但他并不謟,而是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4. 大学生:他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声誉,但他从不謟,总是保持谦虚和学习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