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柏槚在词典中的解释
bǎijiǎ

柏槚

拼音bǎi jiǎ

注音ㄅㄞˇ ㄐㄧㄚˇ

繁体

基本解释

  • 柏树和槚树。旧时墓地常植。 唐 杨炯 《酅国公墓志铭》:“天之苍苍,人之云亡,柏檟成行,魂归故乡。”

基本含义

  • 指人能够清楚辨别是非、善恶,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念。

详细解释

  • 柏槚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柏”指柏树,象征坚定不移的品质,而“槚”则是指槚树,象征正直的品德。柏槚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品质高尚,能够明辨是非,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观念。

使用场景

  • 柏槚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辨别是非能力强,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和价值观念。可以用在夸奖一个人的品质高尚,有良好的道德准则的场景中。

故事起源

  • 柏槚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故事讲述了鲁国的僖公在位时,有一次他要举行盛大的宴会,但是他的朋友们不知道他的意思,大家都穿着普通的衣服来到宴会上。只有孔子看出了僖公的用意,他穿着朴素的衣服,坚持道德准则,表示自己是受尊敬的客人。这个故事成为了柏槚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

  • 主体是“柏槚”,形容一个人的品质高尚,能够明辨是非,有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和价值观念。

例句

  • 1. 他的品质真是柏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明辨是非。2. 她的道德准则非常高尚,可以说是柏槚之人。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柏槚”与柏树和槚树的形象联系起来,柏树象征坚定不移的品质,槚树象征正直的品德。通过形象化的记忆,可以更好地记住柏槚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品质高尚、道德准则相关的成语,例如“高尚”、“品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品质非常好,是一个柏槚之人。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柏槚的品质,明辨是非。3. 高中生:只有具备柏槚的品质,才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拆字解意

柏槚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