趺踝
拼音fū huái
注音ㄈㄨ ㄏㄨㄞˊ
繁体
基本解释
脚背和踝骨。指趺坐。《法苑珠林》卷二十:“ 永明 七年二月八日,於西第在内堂法会,见佛从东来,威容显曜, 文宣 望身顶礼,因而侍立,自觉已冠裁,及趺踝,佛俛而微笑。”参见“ 趺坐 ”。
基本含义
- 比喻人行走时小心谨慎,步履轻盈。
详细解释
- 趺踝是由“趺”和“踝”两个字组成的,其中,“趺”指脚底部的骨骼,“踝”指小腿与脚踝相连的部分。成语趺踝形容人行走时小心翼翼,步履轻盈,不敢稍有大意。
使用场景
- 趺踝常用于形容人在行走时十分小心谨慎,尤其是在特殊或复杂的环境中,如狭窄的山路、湿滑的地面等。也可用来形容人在处理事情时非常谨慎,不敢有丝毫马虎。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秋水》一章中。故事讲述了庄子和他的学生荣王子一同去游览秋水之地,庄子走得轻盈自如,而荣王子则步履蹒跚,担心会摔倒。庄子告诉他说:“你为什么不像我一样轻盈地行走呢?你的趺踝一定受过伤。”从此,趺踝成为形容人行走谨慎的成语。
成语结构
- 主体为“趺踝”,没有修饰词。
例句
- 1. 他在狭窄的山路上行走时,总是显得十分趺踝。2. 这位运动员在比赛中十分趺踝,没有出现任何失误。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行走时小心翼翼,像踩在脚踝上一样小心翼翼,这样就能记住“趺踝”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行走、谨慎相关的成语,如“步履维艰”、“小心翼翼”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冰面上滑冰时,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持趺踝。2. 初中生:考试前,我会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趺踝的复习,以确保不会出错。3. 高中生:在做实验时,我们必须十分趺踝,以免发生意外。4. 大学生:在参加面试时,我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保持趺踝,以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