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口绝言
拼音dù kǒu jué yán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dù kǒu jué yán ㄉㄨˋ ㄎㄡˇ ㄐㄩㄝˊ ㄧㄢˊ
杜口绝言(杜口絶言)
犹言杜口无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逾陀国》:“昔以舌毁大乘,今以舌讚大乘,补过自新,犹为善矣,杜口絶言,其利安在?”参见“ 杜口无言 ”。
基本含义
- 杜口绝言意为不说话,保持沉默。
详细解释
- 杜,封闭、关闭;口,嘴巴;绝,断绝、停止;言,说话。杜口绝言形容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选择保持沉默,不发表意见或评论。
使用场景
- 在一些敏感的话题、争议性较大的讨论中,或者是在某些需要保守秘密的情况下,人们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选择保持沉默的态度。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四》中的一篇故事中。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大夫范蠡因为齐国国君的不公正待遇而决定离开朝廷,他在离开前对国君说:“范蠡不敢有所言。”范蠡的这句话意味着他选择保持沉默,不再对国君发表意见。
成语结构
- 杜口绝言的结构是“杜 + 口 + 绝 + 言”。
例句
- 1. 在面对老师的质问时,小明杜口绝言,不敢回答。2. 他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很明确,但他选择杜口绝言,不想多说。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嘴巴,表示选择保持沉默,不说话。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闭口无言、缄口不语等,来扩展对保持沉默的表达方式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面对老师的批评,小明选择了杜口绝言,不敢辩解。2. 初中生:在班级讨论时,有些同学选择了杜口绝言,不表达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面对家长的责问,她选择了杜口绝言,不愿多说。4. 大学生:在面试时,他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他选择了杜口绝言,不敢随便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