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笋
拼音míng sǔn
注音ㄇㄧㄥˊ ㄙㄨㄣˇ
繁体
基本解释
淡笋干。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二·竹笋》:“南人淡乾者为玉版笋、明笋、火笋,盐曝者为盐笋,并可为蔬食也。”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才能或品德像竹笋一样显露出来。
详细解释
- 明笋是由“明”和“笋”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明指明显,笋指竹笋。明笋比喻人的才能或品德像竹笋一样显露出来,不再隐藏或掩饰。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才能或品德突出,不再隐藏或保持低调的情况。可以用来夸奖某人的才能或品行出众。
故事起源
- 明笋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王羲之传》中。王羲之是中国晋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的才能在年轻时就显露出来,被人们誉为“明笋”。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的才华在年轻时就像明笋一样显露出来。2. 她的善良品质就像明笋一样,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明笋”与明亮的竹笋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含义。可以想象一个明亮的竹笋冒出地面,代表人的才能或品德显露出来。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才能和品德有关的成语,如“一表人才”、“德才兼备”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绘画才能就像明笋一样,每次展示都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2. 初中生:她的演讲才华就像明笋一样,每次在班级演讲比赛中都能脱颖而出。3. 高中生:他的领导才能就像明笋一样,每次参加学校的组织活动都能发挥出色。4. 大学生:她的公益活动参与度就像明笋一样,经常积极参与各种志愿者活动。5. 成人:他的商业头脑就像明笋一样,每次都能准确判断市场趋势并作出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