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路
拼音jiàn lù
注音ㄐㄧㄢˋ ㄌ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1).进谏之路。 宋 司马光 《酬宋次道初登朝呈同舍》诗:“清朝正求治,諫路方坦夷。” 宋 叶适 《著作正字二刘公墓志铭》:“初, 秦檜 死, 高宗 开諫路,轮对羣臣。”
(2).指谏官之职。 宋 曾季貍 《艇斋诗话》:“ 韩公 熙寧 初入相。时 荆公 用事, 韩公 多称疾在告。故 范忠宣 在諫路,尝以书责之。”
基本含义
- 指劝诫、规劝君主改正错误的言辞和行动。
详细解释
- 谏路是由谏和路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谏指规劝、劝谏,路指道路、途径。谏路指的是通过规劝和劝谏的方式来指引君主改正错误的道路。这个成语强调了谏言的重要性和价值,表达了智者对君主的忠诚和责任。
使用场景
- 谏路常用于形容忠臣良策,或者被用来鼓励人们敢于直言进谏。在现代社会,谏路也可以用来形容对上级领导提出建议或批评的行为。
故事起源
- 《汉书·贾谊传》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谏路的故事。当时,汉朝的皇帝刘贺沉迷于享乐,不重视政务。贾谊作为一位忠臣,多次上书规劝刘贺,但都没有得到重视。贾谊感到非常苦恼,于是他决定采取行动。一天,贾谊在宫中故意把自己的车马停在刘贺经常经过的道路上,刘贺只能下车绕行。贾谊借此机会向刘贺解释,表示自己停车的目的是为了提醒他注意国家大事,改正错误。刘贺终于被贾谊的坚持和诚意所打动,开始重视政务。从此以后,谏路成为了一个象征规劝和劝谏的成语。
成语结构
- 谏路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忠臣良策,正是谏路。2. 我们应该勇于上谏,为国家的发展指引谏路。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谏路这个成语:1. 关联故事:想象贾谊在宫中故意停车的场景,以及他劝谏刘贺的情景,加深对谏路的理解。
2. 创造联想
- 将谏路与劝谏、规劝等词语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谏路相关的成语,如“谏言如流”、“谏尸谤屠”等,了解更多关于规劝和劝谏的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经常给我们提出谏路。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要勇于上谏,为同学们的利益提供更好的建议。3. 高中生:在社会实践中,我们要敢于提出谏路,为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4. 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要用谏路的精神,帮助同学们解决问题,推动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