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莠民在词典中的解释
yǒumín

莠民

拼音yǒu mín

注音ㄧㄡˇ ㄇㄧ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坏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奈何动曰无兵可用,又奈何动曰莠民可虞,诚能召募驍悍之民为兵,则北五省之回匪,红胡匪,捻匪,曳刀匪,皆六郡之良家也。”《海国英雄记》第三出:“目下我祖国呵,朝多粃政,野有莠民。”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王一见他们的冷笑,便觉自己受愚,回顾武士,想命令他们就将那欺君的莠民掷入牛鼎里去煮杀。”

基本含义

  • 指坏人、败类、无用之人。

详细解释

  • 莠民一词源自《庄子·人间世》:“夫莠民者,土木之众也。”莠民原指农田中的杂草、野草,后引申为指社会中的败类、无用之人。成语“莠民”用来形容社会中的坏人、败类,指那些道德败坏、品行不端的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贬义,形容社会中的坏人、败类。可以用来批评那些道德败坏、品行不端的人,或者形容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

故事起源

  • 莠民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田中的杂草、野草。农田中的杂草会竞争养分、水源和阳光,对庄稼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人们将这些杂草比喻为社会中的败类、无用之人,从而形成了成语“莠民”。

成语结构

  • 莠民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形式为“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这些莠民只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2. 社会需要摒弃莠民,建立和谐的环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莠民”与杂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农田中长满了杂草,这些杂草竞争着养分和水源,对庄稼的生长造成了不利影响。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莠民”一词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文化,了解农田中的杂草对庄稼生长的影响,以及人们对杂草的认识和应对措施。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些欺负同学的人真是莠民。2. 初中生:我们应该远离莠民,保持良好的品行。3. 高中生: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莠民。4. 大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不做社会的莠民。5. 成年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共同摒弃莠民,建设美好社会。

拆字解意

莠民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