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渎
拼音guàn dú
注音ㄍㄨㄢˋ ㄉ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犹轻慢。《书·吕刑》“民兴胥渐” 唐 孔颖达 疏:“ 三苗 之民,惯瀆乱政,起相渐染,皆化为恶。”
基本含义
- 指习以为常地亵渎神灵或尊重的事物。
详细解释
- 惯渎是由“惯”和“渎”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惯”表示习以为常,表示长期形成的习惯;“渎”表示亵渎、不敬。惯渎的意思是指对神灵或尊重的事物进行习以为常的亵渎行为,不尊重、不敬畏。
使用场景
- 惯渎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对神灵、宗教信仰或重要的事物进行长期的不尊重、不敬畏的行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对于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或道德规范缺乏尊重的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个叫做惠子的人,他非常崇拜神灵,每天都会烧香祭拜。但是,他的邻居却经常嘲笑他的行为,认为烧香祭拜是没有用的。惠子听到邻居的话后很生气,但是他没有回嘴,而是默默地继续自己的信仰。过了一段时间,邻居的田地却不再肥沃,家里也发生了一些不幸的事情。邻居开始后悔自己的行为,认识到了自己惯渎神灵的错误。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习以为常地亵渎神灵或尊重的事物。
成语结构
- 惯渎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声成语,其中“惯”是第三声,“渎”是第四声。
例句
- 1. 他经常惯渎祖先的牌位,没有一点敬意。2. 这种对于传统文化的惯渎行为应该受到谴责。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每天都在惯渎神灵,不尊重不敬畏,然后再想象他最终遭到了神灵的惩罚,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意思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深入了解惯渎在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惯渎老师的规定,从来不按时交作业。2. 初中生:有些人对待国旗升旗仪式的态度很惯渎,这是不应该的。3. 高中生:年轻人应该尊重传统文化,不要惯渎我们的历史和价值观念。4. 大学生:在大学校园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信仰,不要惯渎他人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