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驺
拼音bù zōu
注音ㄅㄨˋ ㄗㄡ
繁体
基本解释
犹步趋。行进的方向、步调。 汉 王充 《论衡·案书》:“ 颜渊 曰:‘ 舜 何人也?予何人也?五帝三王, 颜渊 独慕 舜 者,知己步騶有同也。’”
基本含义
- 步履蹒跚,行走艰难。
详细解释
- 形容走路脚步不稳,步履艰难困苦。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身体不好或行动不便的人。
故事起源
- 《庄子·齐物论》中有记载:“步驺者不履,驺者不步。”意思是说,马车的轮子既不会行走,马又不会步行。这个成语由此引申为形容人行动不便。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修饰成分。
例句
- 1. 他年纪大了,走路步驺。2. 他受了伤,行动不便,步驺地走在街上。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步驺”与“步履蹒跚”这个描述走路困难的词语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行走、移动相关的成语,如“步履维艰”、“步步为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腿脚不好,走路步驺。2. 初中生:老人家行动不便,步驺地走进教室。3. 高中生:经过一场车祸后,他的行走变得步驺起来。